“大写意”变“工笔画” 盐城新春“第一会”聚焦绿色低碳
春节假期结束后第一个工作日,盐城召开“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”。举全市之力打造绿色低碳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,与最遥远的梦想。即使明日天寒地冻,路远马亡。发展实践样板,一步一个脚印把“大写意”变成“工笔画”。
近年来,盐城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。2022年11月,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《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》。12月8日,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在盐城师范学院成立。
盐城将积极建设绿色生态之城、绿色制造之城、绿色能源之城、绿色宜居之城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首战告捷,让绿色成为盐城发展最动人的色彩,敢为、敢闯、敢干、敢首创,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典范,充分彰显“国际湿地、沿海绿城”的生态魅力与发展活力。
亮出新目标
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,是盐城今后一段时期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。到2025年,绿色产业比重显著增加,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高,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高效,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高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绿色生活品质不断提升。
综合实力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9000亿元左右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1万元。
绿色制造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%以上;绿色能源,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,氢能、储能参与能源调节作用明显增强,能源结构不断优化。
绿色生态,地表水省级及以上考核断面达到或者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%,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%,林木覆盖率达25%,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5%。
绿色宜居,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%;绿色出行比例达73%以上,水运和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达60%左右,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。
示范特色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;打造长三角综合能源保障基地、长三角粮食安全保障基地。
到2030年,示范区绿色产业能级大幅跃升,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健全,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率先实现,自然生态环境更加优美,绿色宜居的沿海城市特质更加鲜明,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。
▲远景新能源项目
“绿”风劲吹打造绿色载体平台
当前盐城市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加速期,先进制造业仍是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牵引。
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,盐城产业发展层次明显提升,“5+2”新兴产业体系以及23条重点产业链更加契合盐城发展实际,而且先后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,正在加快推进一批支撑力度强的重大项目。去年钢铁、新能源产业和晶硅光伏产业链开票销售突破千亿,超百亿元企业达13家,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50个,其中10亿元以上94个。得益于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,去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.6%,增幅列全省第一。
当前,盐城正在抢抓上海、南京、苏锡常、珠三角以及欧洲等地区产业项目外溢的机遇,聚焦重点产业方向,加速重大项目集聚,今年工业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,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50个,一季度就将新签约、新开工、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22个、265个、137个,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3个、41个、20个。
坚持工业强市,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打造绿色综合能源产业,构建绿色产业体系。坚持创新驱动,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,加强创新平台建设,加大人才引进力度,创塑绿色发展动能。深化开放合作,聚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、黄海新区两大战略空间,做强做优省级以上经开区、高新区,依托中韩(盐城)产业园高质量参与实施RCEP,精心办好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、新能源发展论坛等活动,加快低(零)碳产业园建设,打造绿色载体平台。
▲SK动力电池二期项目
“绿”意昂然构建绿色生态典范
冬日的盐城,黄海湿地铺上了“红地毯”,眺望远处,碧空如洗,飞鸟蹁跹;鹤舞鹿鸣。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,这是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最为宝贵的家底,也是盐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。盐城连续4年举办的黄(渤)海湿地国际会议,成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领域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,盐城也是首个将“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”(NbS)写入党代会报告的设区市。
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、修复和综合利用。做好这三篇文章,既可以为各类候鸟提供理想的栖息地,也能够更好地汇聚生态碳汇资源。要扛起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责任,积极实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(第一期)生态修复工程,推动东台条子泥、建湖九龙口、盐都大纵湖湿地“生态岛”试验区、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,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3.2%。要做足做好滩涂文章,探索滨海湿地、滩涂等资源的保护、修复及综合利用新模式,打造滩涂资源综合开发装备产业基地。
高水平办好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,积极推动全球滨海论坛秘书处、NbS亚洲中心落户盐城。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,大力发展生态经济,擦亮“世界自然遗产”、“国际湿地城市”名片,持续扩大生态保护的国际朋友圈和影响力,打造绿色生态典范。
“绿”能涌动低碳发展引领产业转型
当前,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共识、大势所趋和自觉行动,世界正迎来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。
盐城新能源资源足,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,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%,打造千万千瓦级近海和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基地,推进百万级深远海示范项目建设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盐城优化布局新能源产业,抢占新风口下的先机。推动风电装备制造规模化、集聚化、高端化发展,推进亨通电缆、上海电气等重大项目,建设国家级海上风电检验中心。推进盐城港大丰港区、射阳港区及滨海港区海上运维服务基地建设。整合滩涂光伏资源,有序推动“光伏+”综合利用基地建设。推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建设。促进光伏与储能、微电网融合发展,推动光伏综合利用平价示范基地建设。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、沼气、光热能、地热能、海洋能开发利用,开展海上风光渔、海上风光氢、海上能源岛等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示范,推动陆上风电制氢、风电大机组试验等示范项目加快落地,加快建设绿氢生产基地。
▲中国海油盐城“绿能港”
2022年9月26日,中国海油盐城“绿能港”成功接卸来自卡塔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,既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正式投产目前,中国海油盐城“绿能港”一期4个储罐投运、6个储罐紧锣密鼓建设,预计今年全部建成投运后,总罐容将达250万立方米。二期计划再建设10座储罐、1个LNG码头、2个泊位及配套接卸设施,总罐容270万立方米,建成后将成为年处理能力2000万吨的国家级LNG接收储运中心。
“绿”色打底打造绿色宜居之城
如今,漫步在城市、乡村,绿色的生态、美丽的景致,让人流连忘返,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提高群众幸福感,农房改善让乡村风景更靓丽……
在盐城,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发展全过程,形成“一城一风光”“一镇一风景”“一村一风貌”的全域大美格局,推动城乡协调发展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构建绿色综合交通体系。
让群众享受水绿交融、低碳智慧的绿色宜居之城,盐城对照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要求,围绕绿色生态、绿色宜居、绿色低碳,健全完善公共服务,提升功能品质,优化产业布局,推动城市建设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。
保护中发展、在发展中保护,要统筹城乡发展,增强中心城区能级、促进县城集聚发展、打造滨海特色小镇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构建绿色综合交通体系,推动“生态+文旅+康养”融合,擦亮“世界自然遗产”“国际湿地城市”两张名片,建设重点旅游经济带,构建全域旅游格局,打造生态旅游首选地。加快推进长三角(东台)、大洋湾等康养基地建设,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,争创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,创造绿色美好生活。
会上,印发了《中共盐城市委、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》和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之城、绿色能源之城、绿色生态之城、绿色宜居之城四个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,将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具体化,推动绿色制造之城、绿色能源之城、绿色生态之大海,是永远不会平静的。即使是阳光灿烂一天之后的傍晚,海浪还是会拍着沙滩,发出“哗-哗”的声音,只是,这声音轻柔、沉静,就像一个温情脉脉的男子,在对自己的爱人唱一首缠绵动人的情歌。我走得乏了,随意找一把蘑菇伞下的沙滩椅,拂去上面的沙粒,轻轻躺下,眯着眼,听大海浅唱低吟,睡意,悄悄袭了上来……城、绿色宜居之城建设,力争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初步展现现实模样,到2030年成为太阳脱去了华丽的金丝纱裙,换上了橘黄色的时尚,穿上了端庄典雅的晚礼服,它看到自己被天空妈妈打扮得这么漂亮,情不自禁地露出那像蒙娜丽莎一样迷人的笑容。太阳拉着自己万里服的裙角,慢慢地,一步一步开始往下走,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,给长江穿上一件金丝缕衣,宁静的长江水顿时被它打破了,变得一跳一跳的,用金纱做的衣服也随着飘动起来,动起来好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,又好像一个个小问号。演奏出一曲美妙的音乐,远处的山在太阳和天空妈妈的装扮下,也披上了一身的金装。推动绿色发展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城市。
作者:李园园
编辑:赵征南
责任编辑:范兵